可惜今年沒趕上端午節 (照片取自網路)

 

親愛的N1:

 

轉眼即將邁入6月份,想到這裡,都會「咬輪筍」,感覺沒做什麼事半年又過去。時間,可以走慢一點嗎?

說到回台灣,不知道妳都多久回去一次?

 

這個話題是異鄉遊子聚會常聊到的事。「某某人要回去了?」「去多久?」「怎麼這麼好,可以待這麼久?」算算我出國有也六、七年,從當初單身到現在結婚,我儘量維持一年回去一次的頻率,但礙於上課或是上班的時間,最長只待過3個星期吧?聽到有人妻動輒回去兩三個月,或是一年回去三、四次,只能表示羨慕。就算我今天沒工作,魚先生也不太可能讓我回去待三個月,他雖然能體諒我的家很遠,但同時,他覺得我們已經有自己一個家,我自己回去待這麼久,他覺得怪怪的(或許是他不甘寂寞吧?哈哈)

 

昨天才和一個菲律賓裔的德國同事聊到返鄉的準備,她已經20年沒回去,好不容易今年年底終於要成行。她問我行李打包好了嗎?我說,還沒耶,我通常都前一晚才打包,一下子就弄好了啊?她覺得很驚訝,她說,她要好幾天之前開始整理,還要採買伴手禮...。以前在安道爾的一個哥倫比亞同事也是如此,她說她一個月前就會把行李箱打開,東西放了又拿、拿了又放,得來來回回好幾次,才能放心。我想,跟她們相比,自己算幸運,有機會、也有能力想回去就回去,比上雖然不足,比下是綽綽有餘啊!

 

出國前幾年,返鄉之前總會在臉書大肆宣揚,朋友一攤接著一攤約,彷彿自己是載譽歸國。結果人雖然在台灣,一天跑好幾攤,真正待在家的時間卻不多。最近幾年,或許是年紀漸長,抑或是看著爸媽一年一年的變老,心境有些轉變,由高調變為低調,選擇把時間留給家人。畢竟,陪爸媽才是回台的主要目的。

 

可能因為現在台灣買什麼都很方便,朋友們很少會託我帶東西回去,頂多買一些糖果,送給小朋友們,不需要事先準備什麼(通常回去的行李箱很空,只有衣服。)回到家就是當大小姐,偶爾和朋友出去吃吃喝喝,非常隨性。但如果帶魚先生回去就不一樣,行前得先做些準備。

 

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異國婚姻都這樣,陪另一半回家時,其實很無聊。我回義大利時是這樣,他跟我回台灣也是。不僅是語言的問題,(我聽得懂一些義大利文,魚先生的朋友也會跟我講英文)大家聊的內容,不是共同的朋友,就是政治;而我跟台灣的姐妹約,聊的不外乎是朋友、先生、小孩,對魚先生來說,真的很無趣。因此,回家省親之外,也必須要帶魚先生出去玩,不光只是在台灣玩,附近的國家也納入行程。所以,行前要規劃的事情,也就多了。

 

對了對了,雖然回去不用傷腦筋要帶什麼,但要列好回去想吃的食物和想買東西的清單!我沒有所謂的亞洲胃,但難得回去一趟,當然要吃好(尤其是國外難尋的小吃)、補滿,半空的行李箱回去,都是塞滿滿的回來。畢竟,再怎麼適應國外的生活,家鄉的味道,是永遠抹不掉的記憶啊~

arrow
arrow

    traveling pi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