義大利小超市裡面琳瑯滿目的新鮮蔬果

親愛的N1:

 

聽到妳說大家很愛聊天氣,我笑了。真的,天氣不好的時候,大家一定抱怨;天氣好的時候,大家也一定開心的談論著。天氣,真的是非常好的開場白。前幾天天氣好,現在日照又長,我們會在下班後去萊茵河邊散個步,小小運動一下。

 

說到買菜,真的有一籮筐的事情可以講。出國之前我跟妳一樣,家裡都是媽媽煮,不用煩惱三餐吃什麼,只有偶爾朋友約烤肉時,會去超市採買。出國之後凡事要自己,才驚覺媽媽煮了幾十年的菜,還能讓我吃不膩,真的應該頒一座「諾貝爾獎」。

 

遙想當年在美國,我自己一個人住,買菜其實不太傷腦筋。一來我吃得不多;二來我不介意吃重複的東西,也很少特別想吃某樣菜,加上我很懶得清洗油膩的鍋碗瓢盆,所以烹調都以健康、均衡、清淡為原則,想打牙祭時就約朋友出去吃。其他留學生常說,出國廚藝會變好,因為想吃就會自己做,我倒是沒有這個「動力」。那時候常逛的超市是Whole Food (俗稱好野人超市),因為它就在回家的路上,而且跟台灣Costco 一樣有很多試吃,下課後飢腸轆轆,逛一圈剛好墊一下肚子,是我留學生活中的小確幸。至於妳提到的Walmart,沒車的我,只能偶爾搭便車去逛逛,但它的份量又大,通常我只買一些日用品。

 

後來到了巴黎,住在有華人區之稱的13區,附近中國餐館林立,亞超也有好幾間,買任何食材都很方便,走路5分鐘就到。不過我最常逛的超市不是亞超,而是來自德國的平價連鎖超市Lidl。它的概念有點像「微型Costco」,商品直接用紙箱陳列,每種食材選擇也有限,但價格很親民,可以買到便宜的魚、肉,對窮學生來說,很實惠。

 

認識魚先生之後,我的找便宜、平價超市人生就此結束。不是因為我們多有錢,而是魚先生對於吃的堅持,是連食材都很講究。除了每次返鄉的運補之外,平時採買的超市也要能符合他的要求。身為勤儉主婦的我,剛到德國時,會拉著他去荷蘭AH買菜。如妳所說,AH都會有即期特價商品,而且肉類,尤其是牛肉,比德國便宜,(德國人吃很多豬肉,牛肉多是進口的。)一次買下來,可以省一些錢。不過,荷蘭雖然離我們不遠,去一次也要幾小時,後來便發懶,不了了之。

 

而德國的超市,依價格可區分為廉價超市、量販超市和較高級的超市。廉價超市除了之前提到的Lidl,還有Aldi 跟Netto,都是相同的概念,用少量的商品種類,換取優惠的價格。我們不在這類超市採買,除了魚先生的堅持之外,健康也是另一個因素。可能因為年紀大了,會注重「養生」,沒有到一定要在有機超市買,但儘量吃原形食物。在這類超市裡,很多食材都是調好味的成品或是半成品,火腿、香腸、各式沙拉、烤雞...等,非常方便。但加工過的食品,通常都有過多的鹽和糖,甚至一些奇怪的調味料。德國人又吃重鹹,我在一般超市買過醃好的雞肉,鹹到我覺得會得高血壓。說件好笑的事,有次我去逛Netto,看到義大利很有名的紅酒Chianti,一瓶不到5歐元(3.99之類的吧?)好開心!心想,可能德國離義大利不遠,所以酒賣的便宜,二話不說,帶一瓶回家。等不及跟魚先生分享,我先開瓶試喝,才喝一口,天啊!這不是葡萄酒,是加了香料的酒精吧?魚先生下班回家,聽我敘述整件事,笑到不行,說,難怪我聞到一股酒精的味道!而這瓶酒,魚先生連煮飯都不想用,整瓶貢獻給水槽。而我學到了教訓,一分錢一分貨啊!

 

我們最常採買的超市是Edeka,因為它在回家的路上(每天上班的主婦真的沒有時間撿便宜。)一般超市東西都在架上,選好帶走即可。但這家超市的肉品,有專門的櫃檯,要多少,哪個部位,現場切給你。說實話,剛開始真的難倒我了,看著陳列櫃滿滿的肉品,標示都是德文,我也不像經驗老道的媽媽們,能看出肉的部位,只學了雞胸肉這個字,就常常買(可憐的魚先生,)後來膽子大一點,敢比手畫腳,甚至問肉販阿姨們這個德文要怎麼說?我家的餐桌上,才有其他的肉。

 

成家之後,最大的感想是,一個人過日子可以隨便,兩個人就不一樣了。雖然我只需要負責平時的午、晚餐,但北德有限的蔬菜種類,有時讓我很傷腦筋,這時候就覺得住在台灣,四季有不同的蔬菜、水果,有好吃的米,新鮮的漁獲,真的非常幸福啊~~~

 

arrow
arrow

    traveling pi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