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北大學位於密西根湖畔,音樂系大樓就在湖邊,可以遠眺芝加哥市中心。(照片取自網路)

回想當年(遙望)在美國求學的日子,酸甜苦辣仍舊點滴在心頭……

踏上美國的第一步,是背著大包小包往廁所衝,因為會暈機的我,從沒搭過長程飛機,沒注意到暈機藥有效時間只有6~8小時。吐完出來,海關大廳滿滿的人潮,讓我花了近兩個小時才出關,來接我的人,差點放棄走人。

第一次離家獨居,就飛到地球的另一端,用不熟悉的語言念著研究學、哲學…,加上芝加哥冬日,寒冷又漫長的夜晚,也曾讓我崩潰,打電話回家哭。

美國課堂重視意見發表、討論,往往我在腦袋裡想好要說什麼,正要鼓起勇氣舉手時,又換下一個問題了…。

語言漸漸上手之後,我發現,那些許多美國同學「說」得頭頭是道,但很多是bullshit,天花亂墜的呼嚨;我們在台灣受的教育,比美國學生紮實很多(同學居然問我,怎麼知道哪裡轉調?);還有機車的教授也不少,我修了一堂室內樂課,整學期老師都沒有對鋼琴有任何評論,但期末卻給我個B,我寫信問教授,只得到她簡短的回覆:對,我覺得妳不夠好。(妳給完成績才跟我說不夠好,這是怎樣??後來才知道,她就是以機車出名…)

不過,如果讓我重來一次,還會選擇留學嗎?答案是肯定的!它讓我走出台灣的舒適圈,獲得不同的經驗,看見世界!

完成音樂教育碩士課程之後,其實只要再加修美國中小學教師學程(我印象最深的是要修一門宗教學),就有機會留在美國當老師。不過我絲毫不猶豫,立馬打包回台灣,參加教師甄試,爲什麼呢?

第一,台灣當老師的待遇比較好。

在美國,老師寒暑假是不支薪的,不過不是寒暑假就沒薪水,而是把整年的總年薪除以12個月。如果我留在美國,考慮物價水準,在美國當老師餓不死,但也不是很寬裕。回台灣,雖然初聘教師薪水也不高,但可以住家裡,省下房租,可運用資金多很多。之後,隨著年資增加,薪資年年微調,整體來說,尤其有碩士學歷,還是比美國好。

第二,當年台灣尚有尊師重道的文化

就學期間,有幾門課要到當地的學校實習,實習的學校和班級,是老師透過關係聯繫,當然有挑選過,加上西北大學位在「好區」,因此實習還算順利。即便如此,仍然可以感受到學生對於老師,尤其是非美裔的老師,有時還是會出現戲謔或輕挑的態度。我很難想像,如果找到一所位在經濟較差區的學校,會怎麼樣?有人或許會說,老師不應該挑學生。但當時,我也只是個初出社會不久的年輕老師,不想要得師鐸獎,只想好好過日子啊!

第三,人家屋簷下,真的要低頭

無論你成績再好,實力再強,人家看你就是個外國人。我必須說,我很幸運,大部分的同學都很好,給我許多幫助,我們至今還保持聯繫。但還是有很白、很自以為的同學,總是覺得她比你聰明,總是用機關槍的速度跟你說話,不管你有沒有聽懂。出了學校,遇到的不平等待遇是家常便飯,不只是白人,非裔人也很多。有種說法是,因為非裔人被不平等對待,所以不平等對待黃種人…。無論如何,當時我不願意在美國當次等公民,選擇回家當公主。

第四,美國生活、文化無法引起我的共鳴

「消費」佔美國生活、娛樂很大一部分。如果你單身,對各項球類運動沒興趣,週末的活動就是去逛各個Shopping Mall和 Outlet。節日大折扣、量販店特價、不滿意無條件退貨….讓大家無時無刻都在消費,間接造成許多浪費。美國地大物博,資源豐富,我看到的(當年)狀況,是大家對於物質非常浪費。量販店價格便宜,但量大,吃不完、用不完的就丟,反正便宜;在速食店要一張紙巾,店員會給一大疊,調味料包也是一把…,飲料size更是大到嚇死人。相較於寬裕的物質,歷史只有200多年的美國,在文化這部分就稍嫌不足,對不太愛血拼的我,沒有特別的吸引力。

當然,美國有其優點,很多很美、很好玩的地方,我也趁著假期四處旅行,美國東西岸、加拿大溫哥華、多倫多…,書唸完了,也玩夠了,對我來說,美國VS台灣,還是家鄉比較好,所以,是該回家的時候了!

回家後一切都好嗎?不,參加教甄才知人生黑暗,欲知詳情,下回揭曉。

(待續)

arrow
arrow

    traveling pi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